产品展厅

让中国深海钻探更有“深度”

时间: 2024-04-13 02:41:27 |   作者: 产品展厅

  1月19日,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搭乘最后一趟航班,从北京匆匆赶回湖南湘潭。第二天,他要去实验室忙他的“新目标”。

  “我国‘海牛号’系列钻机,已经具备了作业全过程智能感知与控制能力,能让海底钻机在机载摄像头完全看不清的情况下开展‘盲钻’作业。”万步炎说,“现在,我们正启动‘海牛Ⅲ号’研发。我们想让海底钻机继续‘深潜’,探索更深的海底世界!”

  2021年4月,万步炎团队研制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远超日本海底钻机的钻探深度的同时,刷新了世界海底钻机钻探深度新纪录。

  1992年,万步炎受邀去日本开展海洋技术合作研究。那是一段改变了他此后科研“路径”的经历。

  因在研究中表现出创新见解和超强动手能力,日方想以高薪留下他。他们的“劝说词”里,透露出当时中国海洋技术研究实力薄弱,“配不上”万步炎的才华与实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其科研生涯的想法。

  “中国不行”的傲慢与偏见,让万步炎极度不适。而此后在中国远洋科考船上见到的进口钻探装备,更激发了他强烈的“中国造”激情。

  1999年,在国内深海探测装备基本全靠进口、研发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万步炎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没日没夜攻关。他先后主持研发出了我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首台深海底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深海地质钻探技术“从0到1”的突破,以及从“浅孔到中深孔”的突破。

  这为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确权10000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和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矿区,提供了关键勘探数据支撑。

  针对我国深海海底工程地质勘查重大战略需求,他主持研发了我国首台海底多用途钻机系统(海牛号)及高品质低扰动地质取芯工艺,开创了我国利用海底钻机开展海底工程地质勘查的先河。

  瞄准国家天然气水合物勘探重大需求,万步炎又主持研发了世界首台全孔全程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海牛Ⅱ号)及复杂地层自适应智能钻进取芯工艺。

  团队的科研就从租赁资料、自学成才开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们最终研制出了能解决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的“海牛Ⅱ号”。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海牛Ⅱ号”的勘探成本仅为目前国际同类工程普遍采用的海洋钻探船的1/5,母船使用成本降低40%以上,勘探效率更是海洋钻探船的4—5倍,也达到同类海底钻机2—3倍。

  “海牛Ⅱ号”不是终点站。无论是在万步炎和他小组成员的目标里,还是在我国对海底钻探的国家战略里,都没有“最深”,只有“更深”。

  万步炎赴北京参加首届“国家工程师奖”颁奖仪式的时候,他的小组成员正“窝”在实验室,继续“海牛号”系列海底钻机的新技术攻关。他们并不满足于“海牛”仅仅具有钻取岩芯样品的功能,还想赋予“海牛”海底工程地质原位探测的能力。

  “我的理想中,‘海牛Ⅲ号’能够‘全球达’。它能去海底的任何一个地方钻探,包括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钻探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还可以做科学钻探,去探索地壳运动,去研究生物、油气、岩石圈、水圈的演变。因此,它的钻探必须更有‘深度’。”万步炎说。(俞慧友)

  公众应及时关注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时,及时采取保护的方法,避免大风等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带领13人团队,用各种智慧农业软件,把4个合作社的7000亩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

  失败,研究;再次失败,继续研究……1995年,刘中民带领团队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

  春耕一线,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生产实际,各地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让农民种粮更省心省力。

  泥盆纪珊瑚化石对探讨全球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ECO演化和海洋珊瑚礁及ECO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对育秧技术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只有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的集中育秧,才能培育出宜机插、宜密植的高品质秧苗。

  难点、堵点、卡点常常也是突破点,遇到困难多跟自己较劲,过硬本领就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事业就在一次次的突破中不断开拓。

  我国是全球较早认识并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国家之一,重点在数字化和绿色化两个层面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标志着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的核心工程向全面投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规格参数